杯具自爆

撒哈拉与三毛

说实话对于撒哈拉沙漠的印象,无非是风沙漫天,荒无人烟,从来没觉得跟壮阔雄伟和居民淳朴挂上钩过。本来看到书名,并不是很想看的。

但是三毛。却真能给人一种活力。尘沙也不能掩盖三毛的活力和生机。她对沙漠的热爱和向往,可能真的是如她所说的属于前世的情结。虽然我不能感同身受,但是却被她的深情而感动。活了这么些日子,这种深刻入骨的归属感和羁绊却很少浮现心头,大概只能说可惜。

三毛笔下的撒哈拉,也不全是一个十全十美之处,甚至可以说到处都是破漏缺憾。坟场区两间灰土石泥小房子,没有淡水,甚至买菜都要去军区菜场跟当地撒哈拉威大妈拥挤争抢。当地仍有奴隶制,居民普遍没受过什么教育,风俗也很落后。且语言不通交流不便。但是这样的日子,她跟荷西两个人也自得其乐过得挺幸福。穷但充实。物质上如字面意义地沙漠一般贫瘠贫瘠,精神上却如沙漠中的绿洲肥沃且生气勃勃。家里捯饬得干干净净还有几分艺术气息,还攒钱买了一辆四门的车,悬壶济世还教邻居的小女孩们西班牙语。不可说不乐在其中。

沙巴军曹和沙伊达的故事是能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级别的触动。政治动荡中心的小人物大人物,都难以抵抗现世激荡的洪流,再美好的人,都摆脱不了残酷和人性中恶的侵袭。沙漠中的撒哈拉威社会,在三毛笔下,给我以一种最最原始的人类社会的印象。力量和狡猾,黑暗与绝望交织。其他还有几个故事,实际上都比看上去的要悲伤。三毛以一个旁观者,或是稍稍的干预者,讲述了一些撒哈拉威人的故事。

评论